目前分類:環保消息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位於東南亞的柬埔寨,其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 - 吳哥窟,將很有可能因鄰近的暹粒市近年來違法超抽地下水而淪陷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個滅村事件如果發生在南投,吳敦義要負責!」

綠黨:若出事 吳敦義要負責

綠黨昨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宣稱,日前接獲造林業者林叔汝檢舉,
前往南投二千公尺山區,赫然發現卓社林道三.五公里處附近造林地種滿違法開發的高山茶,
政府僅允許伐採二公頃,實際上超伐十倍以上,該地位於日月潭集水區,根據森林法根本不准伐採。
從違法濫墾情況分析,如果出現颱風豪雨,下一個滅村地點可能就在南投。

行政院昨晚則低調回應,林地之林木砍伐均需依照「森林法」、
「林產物伐採查驗規則」等相關法令辦理,且需不影響國土安全、水土保持,始許可伐採。

檢方不起訴 檢舉人很失望

向林務局承租造林的業者林叔汝表示,
去年八月向南投地檢署檢舉,衛星照片都看得出來超伐嚴重,
吳敦義立委辦公室的人也到過現場,清楚濫墾嚴重性,卻遲遲不理會投訴,
她向警方報案,警方卻說沒有發現濫伐。

仁愛警分局表示,該林班地有租地造林業者成立「有限責任南投縣仁愛鄉良久林業生產合作社」,
多年來社員間屢生經營管理權糾紛,
導致毀損、恐嚇、妨害自由案件頻傳,警方每次獲報均依法偵辦,並未偏袒任何一方。

綠黨前中執委林長茂表示,從超伐範圍及茶苗大小推估,
濫墾至少有一至二年時間,這些原始森林被濫墾後改種茶樹,是未來的災難。

地球公民協會楊俊朗表示,主管機關林務局長期以來都認為長大的樹應該砍掉,
再另外造林,錯誤的政策導致山區許多大樹遭到無情砍伐。另外台灣土地使用分區,也有缺陷,
很多山區民眾認為山區平緩地區種菜及茶樹沒有關係,也是山區濫墾元凶。

林務局:違種高山茶 限期改善

農委會林務局南投林管處處長劉福成表示,
卓社林道三.五公里附近種植高山茶的區域,屬原民會主管的原住民保留地;
據他瞭解,南投地檢署檢察官去年十月底已前往調查中。

至於環保團體指控砍伐森林的部分,劉福成說,該區域是濁水溪第四十一林班地,
有農民向林務局承租造林,由於種植的杉木已有三十五年之久,依法可申請砍伐
。有兩位農民去年十一月提出砍伐申請,面積為二.四八、二.二六公頃,
砍伐期限到這個月底,個別面積未超過四公頃,沒有違法之虞。

至於有十餘名承租人違規栽種高山茶,已陸續寄發存證信函限期改善,
未改善者則解除契約,收回土地恢復造林。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為期十二天的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上,
各國代表正為了遏止地球暖化的人類使命,以及兼顧國家利益與外交關係的政治算計絞盡腦汁,斤斤計較,
但根據峰會主辦國丹麥十四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
此次峰會的排碳量相當於六十六萬衣索比亞人,或二千三百名美國人一整年的排放量。
加拿大「國家郵報」也報導指出,此次哥本哈根氣候談判所產生的排碳量,超過先前任何一次氣候會議。

英國「每日郵報」十五日指出,儘管丹麥政府努力降低此次會議對環境帶來的衝擊,
但來自近二百國的談判代表、記者、社運人士仍共同創造出四萬六千二百噸的二氧化碳。

據報導,這些排碳量能填滿近一萬座奧運游泳池,
其中約五千七百噸要直接算在高峰會的帳上,另外的四萬零五百噸則是因與會者搭飛機來哥本哈根所產生。
搭機飛行帶來的排碳量是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所計算,
而高峰會的丹麥國內碳足跡則是由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計算得出。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氣候談判中,最大的開發中國家集團今天要求美國加入京都議定書。
但是,這是美國從前總統小布希到歐巴馬總統都一貫拒斥的方案。

「77國集團加中國」(G77 and China) 的蘇丹籍主席迪-阿平(Lumumba Stanislaus Di-Aping)
下午在哥本哈根一場記者會上說,
「美國是歷史上以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它的4%減量目標,無助於拯救世界」。

他說,美國應該進行有雄心的減量,「程度須與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相提並論」。

附件一國家即泛指的工業化國家。
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規定這些國家的具體減量義務,
從去年到2012年,平均必須比1990年減掉5.2%。
目前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化會議,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訂前述的第一階段到期後的減量目標。

美國國會一直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
為了把美國納入全球減量行動,2005年在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創立了雙軌談判機制,
一部分是在京都議定書下,一部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這個母架構。

雙軌制在2007年的「峇里島行動計畫」(BaliAction Plan) 再獲得確認,這就是目前談判進程的綱領。

美國在11月底提出了2020年將比2005年減量17%、到2050年減83%的目標。
但若依京都基準年1990年,美國的2020年目標等於只減4%。

迪-阿平 還說,希望歐巴馬檢討八大工業國集團(G8)設定的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2 度以內的目標,
他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報告指出,非洲的升溫幅度會明顯比全球平均為高。
「因此,(全球升溫)2度我們就死定了」。

其實,2 度不只是G8同意,也是包含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等開發中大國7月在主要經濟體論壇(MEF)會議中同意的,而它們都是迪-阿平 所代表的集團的成員。

迪-阿平 並沒有明確指出升溫幅度上限應該是多少。
但最低度開發國家(LDCs)跟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向來的主張是1.5度,
因吐瓦魯(Tuvalu)昨天在大會上的提議而變得較受重視。

巴西一項調查指出,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約佔巴西全國總排放量的50%,
其中主要是因為砍伐亞馬遜森林擴大牧草地面積,平均達總數的75%。

巴西太空研究所(Inpe)、農業研究所(Embrapa)和巴西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asilia)等五家公私立機構的研究員,
在2003至2008年間完成的「巴西畜牧業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測研究」,提出上述最具衝擊力的內容。

研究主要引用三項資料來源,包括砍伐森林開闢牧草地和焚燒砍下的植物、焚燒牧草地及牛隻體內食物發酵釋放出來的臭氣。

研究員指出,這些數據應該是最保守的估計,
因為他們還未研究巴西其他地區污染氣體的排放源,如栽種動物飼料植物遭破壞的土壤,
以及載運牲畜、肉類加工品所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
當然也不包括亞馬遜以外,巴西其他森林遭砍伐變成牧草地的生物圈。

巴西擁有全球最多供商業用途的牛隻,2006年已超過1億9000萬頭。
巴西的肉類產量也在過去10年迅速增加,外銷佔2006年總產量的24%。

調查指出,巴西牛隻數量穩定成長,但各地情況不一。
南部、東南部和東北部成長幾乎停止,而北部亞馬遜和中西部平原地區則成長迅速,
但也正是這些地區的森林砍伐和溫室效應氣體污染問題最嚴重。

一群小島國家表示,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談的192個會員國中,
有超過半數國家支持訂定的限制全球暖化目標,遠比富國支持的目標更為嚴峻。

這些小島國家說,海平面上升恐怕會讓他們從地圖上消失,
並抱怨懸掛在哥本哈根會議中心5公尺的地球儀上,忽略了許多在太平洋或印度洋的小島國家。

43國組成的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主席威廉斯(Dessima Williams)表示,
超過100個國家已簽署限制目標,限定全球氣溫上升和工業革命前的氣溫相比,不得超過攝氏1.5度,
簽署國家數目比8月時的86國有增無減。

來自格瑞那達(Grenada)的威廉斯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談召開記者會說:
「半數的聯合國會員國呼籲訂定具有雄心且具體的目標。」

大多分佈在非洲的開發度最低國家及小島國家,全都支持攝氏1.5度的目標,
要達此目標,富有國家須在屆2020年時,把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依1990年的水準減排至少45%。

正當氣候會進行火熱時,國際間也再度傳出暖化危機,
美國太空總署衛星照片顯示,一座冰山正漂向澳州西面,
而且這座冰山面積足足有兩個香港島那麼大,可說前所未見十分嚇人;
另一方面,一份氣候會主辦國丹麥草擬的排碳妥協方案日前意外曝光,
因為對排碳量設了雙重標準也被痛批為富國欺負開發中國家。

從衛星照片中看到的冰山足跡,目前正在距離澳洲南部1700公里的海域,光是肉眼就能辨識,可見它的面積相當驚人,
澳洲南極部冰川學家央格指出,「可以在這種緯度看到這麼大的冰山真的很少見,雖然不是不可能發生,但還是相當稀少。」

面積140平方公里足足是兩個香港島的大小正漂向澳洲西部,
從19世紀以來,這個海域就幾乎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百年難得一見的現象,也印證氣候變遷危機非同小可。

當地球正面臨嚴峻考驗,另一端丹麥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卻變成中美相交鋒的局面,
美國氣候會特使史登表示,「真正碳排放量不斷上升的國家是中國,如果沒有中國同意減碳的承諾,這項協議界就無法達成。」

根據報導指出,包括美國、英國和丹麥等少數已開發國家草擬的秘密文件中,
把已開發國家的排碳量曝光後引發譁然,不公平的碳排放量標準和京都議定書的理念背道而馳,
中國氣候會代表指出,「從這樣來看,他們(美國人)需要做的是自我良心檢討,謝謝!」

回嗆要好好檢討,中國口氣也很大,批評美國對於縮減排放目標根本沒有誠意,
氣候會變成小圈圈相對峙,場外包括西太平洋吐瓦魯以及各國環保團體仍鍥而不捨的呼籲場內代表救救地球,
場內場外兩樣情,地球卻變成待宰羔羊。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縣驚傳戴奧辛毒鴨事件,這把火恐將越燒越烈。
因為,環保署目前提出的數據,僅是「戴奧辛」含量,後續即將公布的,則是「重金屬」含量。
如果確定屬實,就代表民眾吃進肚的不只是「戴奧辛鴨」,
還可能有「重金屬鴨」、「重金屬吳郭魚」和「重金屬鳳梨」。


到底戴奧辛和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為何?簡單來說,就是致癌。
回到問題根本,為何爐渣問題早從二○○六就有人開始質疑,
為何主管機關環保署和經濟部工業局直到近日才發現事態嚴重?
如果逐一檢視這起毒鴨事件的揭發過程,就會知道為何檢舉人會以「吐血」來形容政府作為。

三年前爐渣釀禍 大寮七地未查

首先,早在二○○六年,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社區環境學程召集人黃煥彰與晁瑞光,
就已在台南地區發現爐渣遭任意傾倒的情況,事後將抽檢地點擴大到高雄,確認絕非單一個案,
接著又在去年發現高雄縣大寮鄉,竟然有七處幅員廣闊的空地盡被爐渣堆滿,
甚至一旁還有養鴨場、鳳梨園,由於證據齊全,決定在今年三月向環保署檢舉。

黃煥彰說,當時環保署獲報後卻完全沒有回應,他只好轉向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求助;
沒想到事後林淑芬將事情拿到國會討論,環保署依然沒有後續回應,
只好又在六月底找另名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幫忙。

黃煥彰指出,儘管當時環保署有派員找他開會討論,並口頭允諾「會再找時間到現場會勘」,
沒想到過了近三個月後才進行首次會勘,但結論是「疑似有戴奧辛、重金屬,但需再排時間抽樣」。
然而,距離下次真正派人,已是十月廿八日的事情了。

環署光說不查 檢舉人斥會「吐血」

「現在才驚覺有戴奧辛鴨,真的是太晚了…」黃煥彰無奈的說,
為了向環保署提出夠力的檢舉,他與團隊蒐集大量證據,
「七個空地在哪、哪邊可能有戴奧辛鴨,我指證歷歷,實在不懂政府怎麼了!」

黃淑英強調,揭發此事,絕非要阻止政府回收利用爐渣,
但環保署只顧開放,卻不管業者怎麼用,後續也不追蹤,連埋在哪裡也不曉得,「實在太誇張」。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吃肉真的可救地球!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爵士接受泰晤士報訪問時表示,
生產肉會製造大量溫室氣體,成為全球暖化原因之一,若要戰勝氣候變遷,人們必須改吃素才行。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也證實,畜牧業的確是暖化元兇之一。
但營養學者反對完全不吃肉,因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

汪中和指出,甲烷對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佔全部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其中的四成更來自畜牧業,豬、牛等動物所排放的甲烷確實是全球暖化元兇。
他也說,甲烷在大氣中生命週期只有15年,相較於二氧化碳的一百年來的短,
所以減少甲烷排放量,的確可令全球暖化有顯著的改善。

史登爵士表示,溫室氣體很大一部分來自豬與牛排泄物所釋放的甲烷,
而甲烷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又是二氧化碳的23倍。
世界銀行甚至估計,畜牧業對全球暖化的威脅已經超過50%。
換言之,全球暖化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人類吃了太多肉!

另一項數據也指出,全球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18%),
比汽車、機車、飛機加起來(14%)還要多,吃100公克的肉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等於連續開六個小時的冷氣,或者連續開十五個小時的汽車。

汪中和表示,現在許多人推行素食主義,全球也有「週一無肉日」的活動,少吃肉有益身體健康
,不過這也不代表只要不吃肉,車就可以亂開、工廠可以隨意排放廢氣,仍須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最大效益。

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林詠霈建議,完全不吃肉會造成營養不均衡,仍須少量攝取,
另外,也可以黃豆、雞蛋或海鮮魚肉類替代其營養價值,
建議素食者盡量以奶蛋取代全素,補充維生素B12等營養素。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北極冰帽全部融解了,會發生什麼事情?
劍橋大學教授彼得‧瓦德翰(Peter Wadhams)預測,
10年內,北極將因冰帽融化而可自由航行;不到20年,北極夏天將全面無冰。
專家表示,洋流與大氣循環將隨之改變,海平面上升將不可避免,若情形持續惡化,台灣大台北地區有可能變成內陸湖。

自1960年代起即研究北極的彼得‧瓦德翰表示,
北極冰帽全面融解,短期內對航運、發掘當地石油能源等,可能有極大助益與利潤;
但長期來說,冰帽融解後,將造成大氣循環、洋流系統等改變,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日前美國冰雪數據中心(NSIDC)已提供九月北極極地覆蓋面積數據,為510萬平方公里,
相較於2007年嚴重融冰、僅剩410萬平方公里,今年情況確實稍加改善。
不過長期來看,北極仍是持續融冰的趨勢,比起1979年至2000年的平均量,覆蓋面積已少24%;
此外,現有冰層大多為只靠一個冬天組成的年輕冰層,融解速度會比其他老冰層快上許多。

根據英國探險家哈道(Pen Hadow)於今日發表的考察結果,目前北極浮冰平均厚度是1.8公尺,包含冰脊則是4.8公尺;
而根據NASA數據,經過30年,北冰洋地區超過5公尺的冰層,已從57%大幅縮至今年的只有7%,必須正視其嚴重性。

更糟糕的是,目前科學家們都不確定如果北極冰帽全部消失,對生態系的衝擊到底會多大、海水酸化程度會造成什麼影響。

海平面上升將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中央研究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就曾表示,
目前台灣沿海所有海平面標高5公尺以下的地區其實都不適合居住,以西部沿海縣市首當其衝;
此外,若海平面上升情形持續惡化,大台北地區也有可能變成內陸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則預測,本世紀末,海平面預估至少上升1公尺;
今年三月,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范光龍也提出數據,顯示台灣附近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0.32公分,
比起全球平均值0.18公分高出許多,受波及程度難以想像。



這幾天,全球各地天災連連歐洲,波蘭下大雪又颳強風,搞的班機不能飛,強風把海水灌進市區造成淹水;
澳洲有2州都燒起野火,波及20個地方,消防人員忙著滅火,連半夜都不敢鬆懈。

澳洲昆士蘭州,布里斯本以西的城市明頓,野火燒的猛烈,山頭幾乎都被燒的精光。
澳洲居民:「好有威脅,我很害怕,大火會燒下來,威脅到房子。」

燒了2天的大火,濃煙竄升高空擋住白雲,直升機從空中灑乾粉,鎮住火勢;
這樣的惡火,也在新南威爾斯出現,消防員和民眾一起合作,半夜也不敢鬆懈,冒汗滅火,
因為幾公尺外就是住宅區,一不小心就會出人命;
這2州的大火,一共波及到20個區域,要全部熄滅,消防員還有得忙。

澳洲忙著滅火,東歐波蘭則是被大雪整慘,波蘭東北部突然下大雪,
路上車子不是打滑,滑到路邊,就是卡在雪裡面動彈不得;空中交通一片大亂,不是取消起飛就是延誤登機。

糟糕的天候還不止於此,時速100公里的強風,把海水灌進這個沿海城市,風強水深,居民非常苦惱。
波蘭居民:「很辛苦,如果風沒有緩和下來,什麼東西都會被淹掉。」

房屋泡在水裡 ,變成了水上人家,這樣的氣候怪象,在這邊住了30年的民眾說,還是第一次看到。


瑞士研究人員發現,阿爾卑斯山冰河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正逐漸消融,
過去幾十年來被冰層吸收的高毒性污染物質,也同時被釋放出來。

研究人員在「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的研究報告摘要中警告,
隨著全球暖化現象加劇,被釋放的有毒物質可能「嚴重衝擊原始山林區域環境」。

三所瑞士科學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棄置在阿爾卑斯山脈的污染物質,多數是被氣流帶到那裡。

研究人員從瑞士中部阿爾卑斯山區一座水力發電水庫形成的湖泊中取樣,研究湖中各層的沉積物,
卻發現當今已禁用的工業和農業用化合物,包括戴奧辛和DDT等殺蟲劑,含量「驚人」。

研究人員指出:「從各層沉積物,我們可以確認60和70年代大量生產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同時沉澱在這座湖泊裡。」

POPs的濃度在70年代這些化合物被禁用之後隨之下降,
可是科學家發現,在過去10到15年間的沉澱物中,POPs卻不尋常的再現蹤跡。

研究人員歸結,這座湖泊的水源大部分來自於鄰近的冰河,
而冰河所釋出的污染物質濃度相當於化合物仍廣泛使用的年代。

研究報告指出,「現階段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導致冰河加速融解,
也可能加速釋放出過去遺留的高濃度有機污染物質。」

研究人員說,這是科學研究首次顯示冰河是這類污染物的第二大來源。

POPs會經年持久,有致癌危險,某些情況下會被皮膚吸收。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法國科學家預估北極洋將於10年內酸化、2050年影響面積更廣達50%,令人膽顫心驚。
不過,接受本報採訪的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天福表示,
「海洋酸化是全球的問題,不只是北極洋,所有的海洋都在酸化。」
他也指出,海洋酸化到現在科學家才開始廣泛討論。

日前法國科學家尚皮耶蓋圖索(Jean-Pierre Gattuso)曾提出警告,
目前海洋每天吸收的碳量達600萬噸,明顯過量,
預測2018年北極洋酸化面積為10%、2050年50%,至本世紀末將全面酸化;
海洋中的貝殼類生物也將遭腐蝕,連帶影響生物鏈。

對此,黃天福於受訪時回應:「海洋酸化是全球的問題;不只是北極洋,所有的海洋都在酸化。」

他特別強調,目前人類對於海洋酸化的理解仍不夠多,
仍需更多研究才可確認預測數據的準確性,或進一步了解實際情形。
他也指出,海洋酸化正是科學家目前開始廣泛討論的議題之一。

不過,除了二氧化碳會導致海洋酸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他解釋,目前大家比較知道的,大多集中在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洋中,
導致海洋表面水酸化,至於深海酸化則是另外的過程。
另外,若海洋酸化惡化,碳酸鈣生態系統,如珊瑚礁等,將首當其衝。

為了搶救熱帶雨林,地球上有很多人不斷到處奔走,
包括國際名人也主動拍攝公益廣告,要大家一起加入保護雨林的行列,
不過其實你、我也可以當一個保護雨林的尖兵,
國際間有人發起一項非常有意思的活動,叫做「洗澡時順便尿尿」(Pee in the shower),
你只要稍微改變一下生活習慣,也能一起保護雨林,究竟為什麼?

TVBS記者林宏宜:「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的肺』
,雖然這片熱帶雨林只佔地球的2%面積,但是卻孕育了全球65%的物種,
因此這片熱帶雨林,需要靠大家一起來維護,有人就默默在為地球盡這份心力。」

這家位在古晉的咖啡店,叫做黑豆子咖啡,以往要種咖啡,往往得大量砍伐雨林的樹木,
但是在這家店喝咖啡,不用擔心會破壞雨林,
因為這裡的咖啡豆,採用在低海拔種植的賴比瑞亞咖啡豆,不需要砍伐雨林,就可以種咖啡樹。
咖啡店老闆娘:「對這個雨林的保護方面,讓比較少人,
把整個面積全部種成油棕,因為油棕的種植法,他們都是很大面積,而且單一的種植。」

這片樹林,就是馬來西亞原住民種植咖啡豆的地方,這裡的咖啡樹,跟其他蔬果一起混生種植,不需要大量砍伐樹木。
雨林專家鄭揚耀:「它的物種是多樣性的,比如說有咖啡在這邊的話,麝香貓會跑下來吃這個果實,松鼠也會下來。」

黑豆子咖啡店,買原住民產的咖啡豆,
讓他們有了經濟來源,不用再上山獵捕保育動物,
馬來西亞當局還提供這個原住民市集,每天只要花5元台幣的租金,原住民就可以把自己種的野菜、蔬果,拿來這裡販賣,
有了收入,可以買米,他們不用為了種植米糧,燒毀破壞雨林。
「保護雨林」公益廣告:「洗澡時順便尿。」

為了保護雨林,環保團體發起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尿尿在浴室中」。
「Pee in the shower」公益廣告旁白:「男人、女人、小孩、巴西人、不是巴西人、貴族、農夫、音樂家、運動員…。」

這個活動是要告訴大家,如果可以在洗澡時順便尿尿,
每人1天省1次沖馬桶的水,1年足足可以省掉4380公升的水,對雨林的涵養相當有幫助,
這個有趣的活動,引發全球廣泛討論。
雨林體驗者蔡慧鈴:「消耗能源或是物資上面,會多一點點的提防,那就算你付得起,你也可以選擇不這麼浪費。」

這家總部位在馬來西亞的「綠色橡膠」公司,專門回收廢棄輪胎,然後製成各種環保橡膠,
許多國際知名休閒鞋品牌,已經宣誓不採購從雨林砍伐的橡膠樹,改用這種綠色橡膠來做環保休閒鞋。

來自世界各地的名人,包括好萊塢大明星在內,各自帶著一隻雨林青蛙,拍攝了這支拯救雨林的公益廣告。
公益廣告片段:「威廉、哈利,讓我們試著拯救雨林,為了我們自己。」

為了人類的未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有越來越多人,加入拯救雨林的行列。
公益廣告片段:「我們必須開始行動!未來的子孫,全靠我們了!」



本月1日,美國一份全球暖化衝擊國家公園的研究報告出爐,
其中明確指明25處美國國家公園、湖岸、海岸、紀念碑等景點,是受全球暖化衝擊最嚴重的地區。
該報告主要作者、洛磯山脈氣候變遷組織(RMCO)負責人斯蒂芬桑德斯警告:「氣候異常是美國國家公園有史以來遇到最大的威脅。」

該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的強烈衝擊包括幾個層面:
除了讓雪、水流失以外,海平面上升將淹沒濱海的國家公園,劇烈的暴風雨也將帶來過多的水量。
這些都破壞了公園中的棲地,使得動植物消失。

這份《國家公園險境》報告由RMCO與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合作提出,
在此之前,6月間由眾議院通過的清潔能源法案,才在9月底提到參議院中審議。
「國家需要確保這些公園的未來,就像過去承諾要保護的一樣。」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的資深成員西奧斯賓塞(Theo Spencer)表示,
「清潔能源法案如果能順利通過,不但有助於維繫國家資產,同時還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經濟成長及國家安全。」

該報告的32項主要建議中,建議美國的國會、行政單位,及美國國家公園局,
能擴大現有的國家公園,並著手規劃新的預定地,以保存最具美國自然和文化代表性的範例,給未來的世代。
報告書還提出其他補救措施,例如全面制定清潔能源相關法案,並控制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
目標是在2020年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至少減到目前排放量的20%以下。

冰河國家公園境內 Grinnel 冰河退縮情形。上:Carl Key攝影,USGS提供。下:Blase Reardon攝影,USGS提供

報告中警告,所有國家公園中的冰川都在溶化,包括德納里國家公園與保留區(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雷尼爾國家公園(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等。
如果再不處置,這些冰川將在12至13年中完全消失。

在洛磯山國家公園中,溫度上升使山松甲蟲(mountain pine beetle)大量繁殖,
因而使大量的樑木松(lodgepole pine)死亡。「看到大量的樹木死亡,遊客都感到驚訝與憤怒。」
該公園發言人凱爾‧帕特森說。這些樹皮甲蟲(bark beetle)感染範圍將近5萬英畝,相當於19%的國家公園。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完飲料的杯子,您都怎麼處理呢?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屏東市一家連瑣速食店,被民眾目擊員工涉嫌多次在半夜,把炸食物的廢油,倒進店旁的排水溝,污染環境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參與了科裡舉辦的成果發表會,有幸聽到成功大學的蔡教授及吳教授所做的專題演講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南極一個冰架已經消失,
另一個正在快速變小,冰河融化的速度加快,這一切都是氣候暖化惹得禍。

英國的南極研究團隊說,從1960年代就開始分解的沃迪冰架,已經完全溶化,
拉森冰架的北部,也已經消失,根據測量,從1986年至今,拉森冰架的面積減少了八千三百平方公里。

這再一次透露氣候暖化的狀況,比之前認知,嚴重得多。
地球上的冰河,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集中在南極,那裏的冰層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也特別深遠。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正是蔬果受粉的旺季,但日本的蜜蜂,在2009年春天卻發生了大量消失的異常現象,
少了蜜蜂受粉,這也將衝擊蔬果的收成,讓農民以及養蜂業者傷透腦筋。

日本茨城縣鉾田市,是知名的哈蜜瓜產地,春暖花開的現在,剛好是農作物受粉的季節,
但2009年受粉的主角蜜蜂,數量卻嚴重不足,和往年相比只剩下1/,
農家不禁擔心,蜜蜂的數量一下子少了這麼多,也將衝擊哈蜜瓜的收成。

蜜蜂銳減的怪現象,可不是只有茨城縣才有,
日本各地的養蜂農家,都面臨相同的問題,這間養蜂農家,還一度沒辦法出貨給客戶。

2008年年底,大批的蜜蜂相繼死亡,光是一處養蜂人家,死掉的蜜蜂就高達400萬隻,數量相當驚人,
外界認為,蜜蜂的死亡應該和農藥的濫用有關,
另外,2008年蜜蜂身上的寄生蟲大繁殖,更慘的是以往使用的藥物,居然無法滅除,才會造成蜜蜂集體暴斃。

沒有蜜蜂受粉,民眾就吃不到又大又甜的水果,供不應求的現象,
連帶也將使得水果價錢飆漲,大喊吃不消的,恐怕不只是農民和養蜂業者了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滋賀縣立大學調查指出,
原產自中國的雙殼貝—河殼菜蛤大舉入侵日本,不僅造成水道堵塞等危害
其寄生蟲還會使淡水魚衰弱致死,引發學界憂慮。
目前,堪稱日本淡水魚寶庫的滋賀縣琵琶湖也已發現河殼菜蛤的蹤跡
學者呼籲當務之急應儘速減少河殼菜蛤的數量,否則日本淡水生態勢將面臨重大浩劫。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河殼菜蛤於1990年代後,被摻雜於其他貝類帶入日本。
繁殖力超強的河殼菜蛤,隨後在日本水域大量繁殖,造成堵塞水力發電或農業灌溉水道等問題。
琵琶湖也在1992年發現河殼菜蛤的蹤跡
日本環境省後於2006年將其列為特定外來生物,希望能讓河殼菜蛤在日本絕跡。

河殼菜蛤最大的危害,在於寄生於貝上的「腹口吸蟲」。
這種吸蟲在貝上分裂增生後,會寄生於鯉科魚類身上。
遭寄生的魚雙眼或魚鰭會不停出血,並逐漸變得虛弱無力
最後不是無法覓食而餓死,就是被天敵吃掉。
調查指出,1隻長約10公分的魚,最多可能會有1萬隻吸蟲寄生。

滋賀縣立大學教授浦部美佐子,
為調查腹口吸蟲對琵琶湖特有魚種的影響,
曾於河殼菜蛤棲息的水道,將20隻琵琶湖特有魚種的石川魚放游。
25天後發現,其中有 5隻遭受200至600多隻吸蟲寄生。
浦部對此表示:「只要寄生蟲的數量不要持續增加,對魚類的影響就不會太大。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採取對策,減少河殼菜蛤的數量。」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解西部農地重金屬污染嚴重性
環保署針對桃園、新竹、台中及彰化四縣市進行農地灌溉水重金屬檢測報告最近出爐
高達四十一點三%灌溉水渠底泥污染嚴重、十三點二%灌溉水超出標準,另外十八點八%農地土壤超出標準。
調查過程中,近百公頃遭到重金屬污染農地已停耕,農作物則全部銷毀。

工廠排放重金屬 底泥污染嚴重

這項調查前年十一月起至去年十二月進行
先針對四縣市四十五條有高污染風險灌溉水渠,篩選其中四條進行調查
包括桃園新庄子溪流域中福河水三給排、新竹客雅溪流域汀甫圳、台中烏溪詹厝園圳、
彰化洋仔厝溪頂番婆,共一百二十一個監測點,進行灌溉水及底泥檢測
另選十六個點進行農地土壤污染採樣,結果底泥污染嚴重。

調查單位再根據底泥污染水渠流經區域
進一步進行「高污染潛勢監視點」(重金屬污染高風險地區)面積估計
桃園蘆竹鄉有七十八公頃、台中大里有九十七公頃、彰化包括和美及花壇共四百七十二公頃
合計六百四十七公頃,其中十三公頃為風險最高地區。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表示,底泥污染應該是長時間累積所致
這些重金屬包括銅、鉛、鋅、鉻、鎳等
在大雨或灌溉時,容易溢流到旁邊農地,造成農地污染
環保署已建議農田水利會要定期清除底泥。

灌溉水重金屬超出標準比率為十三點二%,以鋅濃度較高,
除了工廠惡意排放之外,現行放流水標準與灌溉水標準差距過大,
部分重金屬放流水如果流經水量較低的渠道,因稀釋作用不佳,容易導致農地受到污染。

農地土壤重金屬超出標準比率為十八點八%,
除了銅、鋅、鎳外,部分農地甚至檢驗出鉛含量超出標準,對人體危害較大。
蔡鴻德說,只要檢驗出遭到重金屬污染,這些農地立刻就停耕
每公頃補償九萬元,估計約百公頃農地已經停耕。

個別縣市而言,彰化縣最嚴重。
蔡鴻德表示,彰化電鍍工廠林立,工廠多將電鍍廢水直接排入灌溉渠道,導致污染嚴重
環保署今年將投入五千萬元進行彰化地區污染農地整治,面積約一百公頃
另將投入一千八百萬元,進行桃園縣污染農地整治。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近日發表一篇研究,
顯示世界上過半食物因為人類的不當管理,而蹧蹋浪費掉了。

這篇報告,首度發表在13日晚間起於肯亞奈洛比舉辦的聯合國UNEP治理理事會及全球環境部長論壇上,
會議上環保官員們試圖以綠色經濟的概念來面對全球的環境、金融、食物以及能源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
「如果更有效的運用糧食,那麼不只養活預估的人口成長數不會是問題,
含可兼顧野生動物、鳥類、魚類都能安然生存。」

報告中提到,世界上1/3的穀物被當作牲畜飼料,
到了2050年將會增加到1/2,屆時將加重貧窮以及環境剝削問題,
但若將廚餘回收作為牲畜飼料以及將草、堅果外殼等廢料轉為生質能利用,則有助於減低沃土以及森林系統壓力。
但即使從現在開始這麼做,到2050年時世界25%的糧食仍會因為「環境衰退」而浪費掉。

當然,該報告也警告,人造肥料與殺蟲劑的廣泛使用,
以及用水量、伐林的增加,都將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

目前已有80%瀕臨絕種的生物因為農業擴增而面臨生存危機,
歐洲在過去25年來已經損失超過50%的農莊鳥類(farmland bird)。

有機農業會是這場災難中的救星。

據UNEP及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
在2008年底公佈針對非洲24個鄉鎮114個小面積農場調查,
結果發現使用有機或是附近使用有機耕作的田地產獲增加一倍,東非產獲更高達128%。

顯然有機農法更勝傳統農法以及高度使用化學品的慣行農法作,
更能達到環境利益效果例如:增加土壤肥沃度、保水度以及對抗乾旱。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你每天都用多少水嗎?很多人恐怕都沒有概念
但現在總統馬英九決定,要水利署規劃限制每人每天用水量,最好在250公升以內,
不過一般人洗一次澡就會用掉125公升,這樣的政策規劃讓不少民眾都抱怨很不方便。
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啦啦地流出來,不管是洗手、洗碗、洗菜,
只要不怕水費高,想用多少水原本都隨便你,但是以後恐怕就不一定了。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 「因為台灣人口多,還有我們的河川都很陡,水庫又少,
所以平均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的用水,大概全世界排名在倒數第十左右,
所以事實上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問 題,來加速節約用水。」
要紓解台灣缺水問題,馬總統一聲令下,希望限制每人每天用水上限,不得超過250公升,
因為根據水利署統計,扣掉上學上班期間用水,每人每天家庭用水量大約在280公升。

只是250公升的水量到底能夠做些什麼?
實際來算算看,早上起床後,刷牙洗臉一次水量15公升,一天頂多一次,
要上廁所可能要稍微憋一下,因為一天沖馬桶一次12公升,一天頂多上4次,
洗手一次2公升,同樣僅能洗4次。 要洗衣服當然可以,不過每次得用水30公升,所以一天最多洗一次,
晚上下班後再洗個澡,就要流失125公升水量,外加喝上2公升的水,就已經差不多250公升。

看看每人每天光是洗澡和沖馬桶,就要用掉將近180公升的水量,
而這還不包括洗米、煮菜,甚至洗車、澆花的用水。

有人抱怨,「不夠啊,一般的人洗澡那些,你 看像買東西的話,可能都要不斷再洗,有時候會再洗過一次啊!」
也有人說,「覺得這樣用水量比較減少,就是比較不方便,像是洗澡上廁所都不方便。」
民眾認為用水有上限實在不方便,一旦真的使用超過250公升,雖然不會強制開罰,不過可能會多徵收水費來因應。
要讓民眾節約用水,政府原本是一樁美意,但是 要民眾配合的同時,
或許加速淘汰或是替換公共場所的省水器具,或許更能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保署去(2006)年5月起在全台14個縣市推動試辦廢塑膠袋回收工作
初步評估成效良好,已決定自今年4月1日起擴大試辦至全台25個縣市。
根據環保署統計,試辦廢塑膠袋回收工作以來,14個縣市在去年共回收廢塑膠袋2,317公噸
相當7億1千萬個4兩紅白袋,超過原預定回收900公 噸目標。
而後續再利用部分,有熱融造粒的塑膠工廠皆可處理乾淨的塑膠袋
而國內處理容量每月達800公噸以上的濕式處理廠已有4家且分布均勻,後續再利用 管道暢通
故環保署日前已邀集各縣市環保局檢討廢塑膠袋回收工作,決議於4月1日起將擴大試辦至全國25縣市
要求直(省)轄市全面實施,縣部分至少1個 鄉鎮市進行試辦,預計全年回收廢塑膠袋量將可達5,000公噸。

環保署指出,國內塑膠袋回收再利用技術主要為乾、溼式處理後再熱融製成塑膠粒
乾式處理對塑膠袋的品質要求較高,回收時民眾除須將袋內異物及水分倒除外,塑膠袋亦不可沾染油污;
濕式處理則因有清洗過程,所以民眾僅需將袋中異物倒除即可進行回收。

因廢塑膠袋後續再利用工廠有採乾、濕式兩種,故分類方式因地制宜
依後續再利用方式分為「僅回收乾淨塑膠袋」及「可回收髒污塑膠袋」兩種。
民眾可將 合於回收條件的塑膠袋單獨打包後交由垃圾車掛袋或資源回收車回收。
由於民眾因需依試辦縣市環保局及公所塑膠袋回收收運方式而有不同的配合方式,環保署將請各縣市環保局及鄉鎮市公所加強宣導,
民眾可注意環保局或清潔隊的廢塑膠袋分類宣導,或洽詢當地環保局或清潔隊進行瞭解。
4月1日起擴大試辦廢塑膠袋回收的區域有7個直(省)轄市、桃園縣、新竹縣、台中縣、
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及澎 湖縣等18縣市全區實施,
另部分鄉鎮市試辦有台北縣、苗栗縣、彰化縣、台南縣、屏東縣、金門縣金沙鎮及連江縣南竿鄉等
台灣地區329個鄉鎮市已有264 個推動試辦回收,約占80%。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