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世界最大島群-印度尼西亞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島群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稱為馬來群島。
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裡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
該群島還包括東馬來西亞、文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
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3萬平方公里。
西與亞洲大陸隔有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
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從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
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颱風20餘次,常襲擊菲律賓。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
農村和農業經濟佔壓倒優勢,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主要農作物是水稻,
商品作物有橡膠、煙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樹脂、籐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錫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0%。
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製造業不發達,輕工業主要是紡織、造紙、玻璃、肥皂、捲菸等。

2.世界最厚之地-欽博拉索山
南美洲厄瓜多爾的欽博拉索山處。從地心到山峰峰頂為6384.1公里。
欽博拉索峰位於安第斯山脈西科迪勒拉山,海拔6310米,是厄瓜多爾最高峰。
曾長期被誤認為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
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許多火山口,山頂多冰川,在約4694米以上,終年積雪。
1880年英國登山運動員E-懷伯爾首次登上峰頂。
這裡是厄瓜多爾中部的高原地區,當地主要以農牧業為主,
主要有羊、奶牛、穀物、馬鈴薯、水果和纖維植物等。

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康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青藏高原面積240萬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
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瑪拉雅山,北有阿爾金山、崑崙山和祁連山,
西為喀喇崑崙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這些山脈大多超過5500米,其中喜瑪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過8000米。
高原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錯等都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
由於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米的地方最熱月份平均溫度不足10攝氏度,
沒有絕對的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
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
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
高原上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
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進入高原,不久還將建成高原鐵路。
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

4.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北非高原的絕大部分稱為撒哈拉沙漠,但真正的沙地只佔全部面積的五分之一。
沙漠之外,還有礫漠和石漠。這三種地形呈鑲嵌式分佈。
撒哈拉沙漠幾乎包括整個北非,西臨大西洋,北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
東瀕紅海,南連薩赫勒(薩赫勒是一片半沙漠的乾草原過渡地帶,滿佈荊棘和灌木)。
西撒哈拉、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毛裡塔尼亞、馬里、尼日爾、乍得和蘇丹等11個國家分佈在這一地區。
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季節性氾濫的淺盆地和大片綠洲低地;廣闊的多石平原;佈滿岩石的高原;
陡峭的山脈;沙灘、沙丘和沙海。土壤一般有機物質含量少,不適於生物成長,窪地的土質經常含鹽。
在約500萬年前,這裡已成為氣候性沙漠。此後,時而乾燥,時而潮濕。目前沙漠主要分兩個氣候區。
北部為乾燥亞熱帶氣候,其季節性氣候變化和每日的溫差均極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但在某些干燥地區,夏季常見驟發洪水。
春天常有來自南方的熱風,夾有沙土。南部為乾燥的熱帶氣候,冬季常有來自東北的風沙。
撒哈拉很多廣闊地區內沒有人跡,只有綠洲地區有人定居。
植物主要為各種草本植物;椰棗;檉柳屬植物和刺槐樹等,動物有野兔、豪豬、瞪羚、變色龍、眼鏡蛇等。
這裡富有金屬礦、石油、地下水,然而因交通不便限制了開發。

5.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
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
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
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280米。
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
西經 150o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
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小笠原、馬里亞納、雅浦和帕勞;
自帕勞向東延伸至俾斯麥、所羅門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裡。
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
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
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
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
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
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
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
在太平洋熱帶會聚區分別在南北緯35度至40度之間,
距赤道越遠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會聚區在南緯55度至60度之間。

6.世界流域面積最大之河流-亞馬遜河
亞馬孫河是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流經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其長度僅次於尼羅河(約6400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河。
據估計,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孫河。
河口寬達240公里,氾濫期流量達每秒18萬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
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
已知支流有1000多條,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
亞馬孫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
它的流域面積約705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
著名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
這裡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
平原地勢低平坦蕩,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裡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
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
這裡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

7.世界上水溫最高的海-紅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形狀狹長,
從西北到東南長1900公里以上,最大寬度306公里,面積45萬平方公里。
紅海北端分叉成二小海灣,西為蘇伊士灣,並通過貫穿蘇伊士地峽的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
東為亞喀巴灣。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認為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
據研究,紅海底部確屬海洋性的矽鎂層岩石,在海底軸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錯斷的長裂縫,並被破裂帶連接起來。
非洲大陸與阿拉伯半島開始分離在2千萬年前的中新世,目前還在以每年1釐米的速度繼續擴張。
紅海兩岸陡峭壁立,岸濱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較少。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
紅海受東西兩側熱帶沙漠夾峙,常年空氣悶熱,塵埃瀰漫,明朗的日較少。
降水量少,蒸發量卻很高,是世界上水溫和含鹽量最高的海域之一。
8月表層水溫平均27至32攝氏度。

8.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
安赫爾瀑布,又稱丘倫梅魯瀑布。
位於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州的圭亞那高原,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瀑布落差979米,底寬150米。
瀑布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直落而下,幾乎未觸及陡崖。
1935年美國探險家安赫爾發現此瀑布,後安赫爾所乘飛機在瀑布附近墜毀,
為紀念他,委內瑞拉政府將瀑布以安赫爾命名。

9.世界最淡的海-波羅的海
波羅地海是大西洋伸入歐洲大陸北部的內海。呈東北--西南走向。面積42萬多平方公里。
一般水深40至100米,最深處470米。一般海水的含鹽度在千分之34至千分之37左右。
波羅的海表層海水含鹽度由西部的千分之8至千萬之11,
降到中部的千分之6至千分之8和東部的2千分之2。是世界上含鹽度最低的海。
波羅的海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多港灣。有250條河流注入。是北歐重要的海運航道。
北部和東部封凍期達3至4個月,南部通常不封凍。
沿岸重要海港有聖彼得堡、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等。

10.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蘇必利爾湖,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也是世界僅次於裡海的第二大湖(裡海是鹹水湖)。湖東北面為加拿大,西南面為美國。
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積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
蓄水量1.2萬立方公里。有近200條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貢和聖路易斯河為最大。
湖中主要島嶼有羅亞爾島(美國國家公園之一)、阿波斯特爾群島、米奇皮科滕島和聖伊尼亞斯島。
沿湖多林地,風景秀麗,人口稀少。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面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
季節性漁獵和旅遊為當地娛樂業主要項目。蘊藏有多種礦物。有很多天然港灣和人工港口。
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貝和美國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為8個月。
該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發現,湖名取自法語,意為「上湖」。

11.世界最高的山-朱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喜瑪拉雅山主峰,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
位於我國西藏與尼泊爾王國交界處的喜瑪拉雅山脈中段。
北緯27°59′ 15.85〞,東經86°55′39.51〞。
山體主要由結晶岩系構成。冰川規模大,約有冰川600多條,面積達1600平方公里。
是低緯度地區現代冰川作用中心。冰舌的中上游普遍發育有高大的冰塔,為珠穆朗瑪峰地區山谷冰川的特殊形態。
珠穆朗瑪峰的北、東和西南均有大型冰斗,使珠峰成為高出冰斗底部達 3000米的金字塔形大角峰。
在珠峰北坡,海拔7450米處為冰雪和岩石的交界線,其下冰雪皚皚,上部因崖壁陡峭,風力強勁,冰雪無法積存而岩石裸露。
峰頂常為雲霧籠罩,似以珠峰為旗槓而自西向東飄動的旗幟,這是珠峰特有的氣象現象,人稱旗雲。
1718年清朝標記為朱母朗馬阿林,
1855年英國人命名為埃佛勒斯峰,
1952年我國政府更名為珠穆朗瑪峰。
1953年5月29日英國兩名探險隊員首次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登頂成功。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頂成功。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並在主峰頂豎起覘標,首次獲得了珠穆朗瑪峰高度的精確數據。
1988年5月,中國、日本和尼泊爾運動員實現了從南、北坡登頂跨越珠峰的壯舉。
1989年國家建立珠峰自然保護區,面積3000平方公里。

12.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是阿空加瓜山,位於阿根廷境內,海拔6959米,公認為西半球最高峰。
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脈北部,峰項在阿根廷西北部門多薩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聖地亞哥以北海岸低地。

13.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珊瑚海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海域,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以東,
新喀裡多尼亞和新赫布里底島以西,所羅門群島以南。
南北長約2250公里,東西寬約2410公里,面積4791000平方公里。
南緯20度以北的海底主要為珊瑚海的海底高原,高原以北是珊瑚海海盆。
南所羅門海溝深7316米,新赫布里底海溝深7662 米。
珊瑚海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其中以大堡礁最為著名。
大堡礁沿澳大利亞的東北岸延伸,長近二千公里,
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14.世界最寬的瀑布-依瓜蘇瀑布
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伊瓜蘇河與巴拉那河匯合點上游23公里處。
瀑布為馬蹄形,高82米,寬4千米,是北美洲尼亞加拉瀑布寬度的4倍,比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還要寬一些。
懸崖邊緣有許多樹木叢生的岩石島嶼,使伊瓜蘇河由此跌落時分成275股急流或瀉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
11月到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達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為1756立方米/秒。
伊瓜蘇河寬闊的河面,從巴拉那高原邊緣落入一個狹窄的峽谷,形成此瀑布,人們形容它為"大海瀉入深淵"。
水花飛濺升騰,從瀑布底部向空中升起近150米的水霧,蔚為壯觀。
1541年西班牙探險者巴卡首先發現了該瀑布,
現在,阿根廷和巴西為保護這裡的景觀與相關的野生動植物,
都在瀑布附近設立了伊瓜蘇國家公園。

15.世界年降雨最多的地區-考愛島上的懷厄萊阿萊山
夏威夷是太平洋中部的一組火山島,為美國的一個州。它由8個大島和124個小島組成。
夏威夷是太平洋水域的運輸和文化中心,被稱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
同時,它還是重要的旅遊勝地。首府檀香山(火奴魯魯)位於瓦胡島。
面積最大的夏威夷島上有壯觀的火山噴發。
夏威夷位於北迴歸線稍偏下的位置,由於信風在太平洋洋面上吹過,
廣闊的水面起到了穩定氣候的作用,
其溫和的熱帶氣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理想的處所。
這裡各地之間的降雨相差懸殊。
考愛島上的懷厄萊阿萊山被稱為世界上最多雨的地區,
有記載60年當中年平均降雨達11280毫米。
夏威夷島上的卡韋哈伊平均年降水則僅有220毫米。
由於信風挾帶來的潮濕空氣時常吹遍各島,因此空氣中的水分很容易凝聚,
形成傘狀雲朵,沿著向風海岸和群山飄散,這些地區的植被要比背風海岸的植被更加茂盛。

16.世界風力最大的地區-南極
南極不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
那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年平均風速19.4米/秒。
1972年澳大利亞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
法國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
這相當於12級颱風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
南極風暴所以這樣強大,原因在於南極大陸雪面溫度低,
附近的空氣迅速被冷卻收縮而變重,密度增大。
而覆蓋南極大陸的冰蓋就像一塊中部厚、四周薄的「鐵餅」,
形成一個中心高原與沿海地區之間的陡坡地形。
變重了的冷空氣從內陸高處沿斜面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
因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的速度加大,
於是形成了強勁的、速度極快的下降風。
南極沒有四季之分,僅有暖、寒季的區別。
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
暖季時,沿岸地帶平均溫度很少超過零攝氏度,
內陸地區平均溫度為零下20至零下35攝氏度;
寒季時,沿岸地帶為零下20至零下30攝氏度,
內陸地區為零下40至零下70攝氏度。
1967年初,挪威在極點附近測得零下94.5攝氏度的低溫。
據估計,在東南極洲上可能存在零下95至零下100攝氏度的低溫。

17.世界最大的風浪區-好望角
好望角是指南非開普敦省西南部開普半島南端的多岩石海岬。好望角多暴風雨,海浪洶湧,
位於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匯合處。
1939年這裡成為自然保護區。

18.地球表現最低點-死海
地球表面的最低點是死海。那裡的水面平均低於海平面約400米。
死海是一個內陸鹽湖,位於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約旦谷地。
西岸為猶太山地,東岸為外約旦高原。約旦河從北注入。
死海長80公里,寬處為18公里,表面積約1020平方公里,最深處400米。
死海位於約旦-死海地溝的最低部,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續部分。
這是一塊下沉的地殼,夾在兩個平行的地質斷層崖之間。
死海位於沙漠中,降雨極少且不規則。利桑半島年降雨量為 65毫米。
冬季氣候溫暖,夏季炎熱。湖水年蒸發量平均為1400毫米,因此湖面往往形成濃霧。
湖面水位有季節性變化,在30至60釐米之間。死海水含鹽量極高,且越到湖底越高。
最深處有湖水已經化石化(一般海水含鹽量為千分之35,而死海的含鹽量在千分之230至250左右。
表層水中的的鹽分每公升達 227至275克,深層水中達327克。)。
由於鹽水濃度高,游泳者極易浮起。湖中除細菌外沒有其他動植物。
漲潮時從約旦河或其他小河中游來的魚立即死亡。
岸邊植物也主要是適應鹽鹼地的鹽生植物。死海是很大的鹽儲藏地。
死海湖岸荒蕪,固定居民點很少,偶見小片耕地和療養地等。

19.世界最長的山脈-安地斯山脈
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里,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
這裡山勢雄偉,絢麗多姿,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
安第斯山脈屬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從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
全長18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系。
安第斯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
南部山脈中的阿空加瓜山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
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
南美洲多火山,它們主要分佈在安第斯山,這裡共有40多座活火山。
安第斯山脈孕育了無比巨大的銅礦,這裡有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
深入地表以下1200米,龐大的地下坑道總長超過2000多公里,
採礦的自動化程度極高,地下生活設施完善。

20.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剛果盆地位於非洲中部,大部分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小部分在剛果共和國境內。
面積為33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盆地南北均為高原,東部為東非大裂谷,缺口在西部即剛果河下游和河口地段。
赤道線從盆地中部通過。剛果盆地包括了剛果河流域的大部,平均海拔400米,有大片沼澤。
周圍的高原山地海拔超過1000米。剛果河的許多支流都到盆地內匯進幹流,因此,這裡水系發達。
盆地氣候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5至27攝氏度,降水量1500至 2000毫米以上。
這裡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熱帶森林,有多種珍貴樹種和熱帶作物。
盆地邊緣礦產豐富,盆地中水資源充沛,因此,人們稱剛果盆地為「中非寶石」。

21.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位於大洋洲的西南部,東北臨太平洋,西、南瀕印度洋。
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其海岸線總長 36735公里。
面積為768萬餘公里。人口約1789萬。首都堪培拉。
澳大利亞內陸地勢大部低平,平均海拔300米,科西阿斯科山為最高峰,海拔 2228米。
全境35%的面積為沙漠和半沙漠。河流多為間歇性的內流河。大部屬熱帶、亞熱帶氣候。

22.海洋最深深度-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
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
1957年蘇聯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後又有11034米的新記錄。
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
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
便俯衝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
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
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

23.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
尼羅河縱貫非洲大陸東北部,流經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蘇丹、埃及,
跨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後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佔非洲大陸面積的九分之一,
全長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為世界最長的河流。
尼羅河流域分為七個大區:東非湖區高原、山嶽河流區、白尼羅河區、青尼羅河區、阿特巴拉河區、喀土穆以北尼羅河區和尼羅河三角洲。
最遠的源頭是布隆迪東非湖區中的卡蓋拉河的發源地。
該河北流,經過坦桑尼亞、盧旺達和烏干達,從西邊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
尼羅河幹流就源起該湖,稱維多利亞尼羅河。
河流穿過基奧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後稱艾伯特尼羅河,該河與索巴特河匯合後,稱白尼羅河。
另一條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亞高地的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士穆匯合,
然後在達邁爾以北接納最後一條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稱尼羅河。
尼羅河由此向西北繞了一個S形,經過三個瀑布後注入納塞爾水庫。
河水出水庫經埃及首都進入尼羅河三角洲後,分成若干支流,最後注入地中海東端。
尼羅河有定期氾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
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
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
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
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
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
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
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
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
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24.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恆河三角洲,它寬320公里,開始點距海有500公里,
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里,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
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就有8 條,
在入孟加拉灣處又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
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是一個頗具特點的三角洲。
這裡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種植區。
河口部分有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這裡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
河網密佈,海岸線呈漏斗形,風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恆河口附近,
形成強烈的潮水,鋪天蓋地地湧向恆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面積洪水氾濫。

25.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裡海
裡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
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
面積約 386400平方公里,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還要大出一倍多。裡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
有130多條河注入裡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
裡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 至6米。
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至788米。
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裡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 7.6萬立方公里。
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裡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
裡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
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繫,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璋 的頭像
    小璋

    水藍星球

    小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